首页
296、主意
返回
关灯 护眼:关 字号:小

296、主意

章节报错(免登陆)

一秒记住【顶点小说】
dingdian100.com,更新快,无弹窗!

    转眼间,省里召开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的日子到了。
    林婉儿乘坐专车抵达会场,受到了热情接待。
    会议现场座无虚席,来自全省各地的基层干部、专家学者齐聚一堂。
    当主持人宣布请青松村党支部书记林婉儿上台发言时,全场响起热烈掌声。
    林婉儿缓步走上讲台,目光扫过台下那一张张期待的脸庞。
    她深吸一口气,开始讲述青松村的故事。
    从最开始如何带领村民摆脱贫困,到后来如何整合资源、发展集体经济,再到最近面对舆论风波时的冷静应对……
    每一个细节,她都娓娓道来,既没有刻意渲染,也没有回避问题。
    她强调:“农村的发展,不是靠一个人、几个人就能完成的。它需要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,更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制度的保障。”
    “青松村的成功,并不是我个人的能力有多强,而是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。”
    “这条路,或许并不完美,但它真实可行。”
    台下的听众纷纷点头,许多人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。
    演讲结束后,现场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。
    会后,不少干部主动找上门来,希望能去青松村实地考察学习。
    林婉儿一一答应,并承诺将提供详细的资料和对接人员。
    她深知,只有真正把经验分享出去,才能带动更多乡村共同发展。
    回到青松村后,林婉儿立即召集核心村干部开会,布置接待任务。
    “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每一位来访者。”她在会上强调,“不能藏着掖着,要把所有流程、数据、经验都展示出来。”
    “这样,别人才能真正学到东西。”
    众人纷纷响应,开始着手筹备接待事宜。
    不久之后,第一批考察团如期而至。
    他们参观了加工厂、光伏电站、合作社、文化广场等多个项目,对青松村的治理模式和发展路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
    临走时,一位来自偏远山区的村支书拉着林婉儿的手感慨道:“林书记,您让我看到了希望。回去以后,我也要试试看,能不能在我们村搞出点名堂。”
    林婉儿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只要你肯干,一定能行。”
    送走了考察团,林婉儿回到办公室,疲惫却满足地靠在椅背上。
    她知道,这只是个开始。
    未来,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青松村,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村庄走上振兴之路。
    她望向窗外,阳光洒在稻田上,金灿灿的一片。
    那是希望的方向,也是她前行的动力。
    ---
    几天后的一个清晨,林婉儿正在村委会办公室整理文件,李晓燕匆匆推门进来:“林姐,省农业厅发来通知,说下周有个全国性的农村发展模式研讨会,想邀请你作为主讲嘉宾。”
    林婉儿接过文件,眉头微微皱起:“这么快?”
    李晓燕点头:“是啊,听说是因为你在推进会上的发言反响太好了,特别是关于‘阳光工程’的实践案例,被多家媒体转载,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。”
    林婉儿沉思片刻,缓缓说道:“那我们就得准备得更充分一些。”
    当天下午,林婉儿召集赵建国、王秀兰等几位骨干干部开会。
    “这次研讨会在北京举行,规格比上次高得多。”她开门见山地说,“我们必须拿出更有说服力的数据和案例,尤其是阳光工程的实际成效。”
    赵建国立刻表态:“没问题,我这就安排人整理财务报表、村民分红记录、就业数据这些材料。”
    王秀兰也补充道:“文化广场那边可以做一场专题汇报,让外地代表看到我们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成果。”
    林婉儿满意地点点头:“好,大家分头行动,务必确保万无一失。”
    接下来的几天,整个村委会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,加班加点整理材料、拍摄宣传片、设计展板。
    加工厂的工人们也配合录制了一段生产流程的视频,展示了现代化加工车间和严格的品控体系。
    就连镇上的小学,也被临时动员起来,孩子们排练了一场关于“乡村振兴”的情景剧,将在展览期间表演给来访者看。
    一切准备就绪后,林婉儿带着团队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。
    ---
    研讨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,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。
    林婉儿作为唯一一位来自基层的发言人,站在聚光灯下,从容不迫地讲述了青松村从贫困走向富裕的全过程。
    她详细介绍了阳光工程的运作机制,包括资金来源、监管方式、收益分配等关键环节。
    “我们的做法并不复杂,”她说,“但每一步都必须透明、公正,才能赢得村民的信任。”
    她的发言结束后,会场上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。
    许多与会代表纷纷提问,有的关心资金安全,有的关注可持续发展,还有的希望了解如何复制青松村的经验。
    林婉儿一一作答,言辞恳切,逻辑清晰,赢得了满堂喝彩。
    会后,一名来自云南的县委书记找到她:“林书记,我刚看了你们的宣传片,真是令人震撼。我想带一个代表团去青松村实地学习,不知是否方便?”
    林婉儿微笑着说:“当然欢迎,我们一直主张资源共享、经验共享。”
    ---
    回到青松村后,林婉儿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忙碌。
    全国各地的考察团纷至沓来,有的来自西部边陲,有的来自东北老工业基地,还有来自沿海发达地区的调研组。
    每一次接待,她都亲自陪同讲解,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。
    有时一天要接待三批客人,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。
    但即便如此,她从未表现出一丝倦意。
    她知道,这是青松村的责任,也是她的使命。
    某天傍晚,她在村里巡查时,遇到了几个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。
    “林主任,您怎么又来了?”一位中年汉子擦了擦汗,笑呵呵地打招呼。
    林婉儿笑了笑:“来看看你们干活的情况。”
    “放心吧,大家都干劲十足。”另一位年轻小伙子插话,“现在不仅有工资拿,年底还能分红,谁不愿意好好干?”
    林婉儿欣慰地看着他们,点了点头:“辛苦你们了。”
    夜幕降临,她独自坐在村委会楼顶,望着漫天繁星。
    风轻轻吹过,带来田野的清香。
    她想起了小时候那个梦想??让更多人吃饱穿暖,有书读,有尊严地活着。
    如今,这个梦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。
    手机震动了一下,是一条新消息。
    打开一看,是联合国那位张教授发来的:
    **“林主任,好消息!青松村已被列入全球可持续发展示范村候选名单,明年春天我们将组织一次国际交流活动,届时诚邀您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。”**
    林婉儿看完,嘴角微微扬起。
    她合上手机,抬头望向远方的山峦。
    那里,星光璀璨,仿佛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这片土地。
    风吹过稻田,带起一阵阵金色的波浪。
    那是希望的方向,也是她前行的动力。
章节报错(免登陆)
验证码: 提交关闭